我们工作的主要成果是将纳米介孔结构与均相催化剂的固载化结合,为水介质中的清洁有机合成提供高效非均相催化剂,与均相催化剂相比,有利于分离和重复使用,同时能够避免重金属离子污染。研究工作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喷雾干燥辅助表面活性剂自组装制备介孔结构功能材料已经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华东理工大学应用。Green Chem.的审稿意见认为:“The manuscript of Li et al. describes the preparation of a novel palladium-containing catalyst that can be used for Ullmann reactions in water.The manuscript deserves publication in Green Chemistry because the usefulness of the catalyst is clearly demonstrated”。J. Phys. Chem. B的审稿意见“This paper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new contribution, and should be published”。
在光催化应用方面:(1)本课题组与上海玉垒环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采用所制备的光催化剂和絮凝剂并结合生物技术,在上海市古镇七宝小河、苏州河等景观水的污染治理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同时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所合作,利用光催化降解有机胺氮和硫,应用于鱼塘水净化以及景观区尿液的除臭,获上海市科技攻关项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TiO2膜催化剂在净化污染空气中也显示良好的催化活性;(2) 采用上述技术并结合表面嫁接技术,成功制备多孔大比表面的Ag(0)-La(III)配合物/SiO2-TiO2抗菌剂,该抗菌剂兼有无机和有机抗菌剂的优点,同时具有光催化辅助杀菌能力,获上海市科委-联合利华奖励基金,试验应用于抗菌涂料,论文在Mater. Lett.和化学学报发表;(3)利用光催化辅助氧化,制备可降解地膜,获得上海市纳米专项基金。 在理论研究方面,通过大量表征(XRD、TEM、SEM、XPS、EPR、Raman、UV-DRS、PLS、BET、固体NMR、DSC/TG/DTA等),结合催化性能评价和动力学研究,对光催化反应机理和光催化剂的构效关系进行深入讨论,从分子水平探索光敏化机理、光催化量子效率以及结构、形貌、修饰剂等的促进作用。 除上述工作外,还参加了我校王则民教授主持的稀土纳米转光粉的研究,耐候光转换无滴农膜先后在2000年和2001年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我们在光催化研究方面的主要成果是引进超临界、喷雾干燥等技术应用于新型光催化剂的制备和修饰并开展构效关系的研究,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知名专家Fujishima、赵进才、付贤智、李庆霖、孙铁珩、余济美等先后来我校指导工作,本人自2005年起担任全国光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太阳能学会副理事长兼光催化专业委员会主任,2004年在兰州举行的全国光催化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2005年在上海师范大学主持召开全国光催化研讨会,2006年11月,在广州经投票表决,决定由我们承办2008年全国光催化学术会议。我们报道的超临界技术应用于光催化剂的制备被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等单位采用,Environ. Sci. Technol.的审稿意见“I believe this article will be of great interest to both the catalysis community.Similarly, its application will be of interest to environmental scientist”.